日本新闻:金鸿一瞥|东京奥运核酸检测记:从“望梅生津”到“自投罗网”
来到东京后隔离的第一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迟迟等不到工作人员上门收集核酸检测样本,记者只能自行去媒体中心提交。《望梅生津》有了续集《自投罗网》。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无人采样,自投
前一天,记者从上午一直打到傍晚,终于拨通那条核酸检测预约热线。接听电话的奥组委工作人员是名女生,燕语莺声从话筒另一端传来,让记者焦急的心情舒缓不少。对方核实了记者的身份、抵日时间和酒店房号,随后让记者第二天待在酒店别动,有人会上门收集唾液样本。问她具体何时来取,回答上午11时至下午6时。结果,昨天一直等到傍晚,也没有动静,但抵日后隔离的三天按时提交核酸检测样本,是必须要完成的流程,“坐以待毙”,不如“自投罗网”?于是,记者向酒店报备后,自行去媒体中心提交样本。
图说:采样中心的宣传牌 新民晚报记者 厉苒苒 金雷 摄 下同
媒体中心在东京有明区,是东京奥组委设立的三个收集核酸检验样本的窗口之一。结果来了才发现,并不只有记者“自投罗网”,等不到上门采样的工作人员、不少抵日的境外记者,都选择以这种方式履行程序。
实际上,这不能怪奥组委,和机场相比,入境后记者分散至各地,再要一个个收集核酸检测样本,需要增加许多人手。如此大的工作量,工作人员实在忙不过来,老记们“自投罗网”,也是一种及时的应变。
图说:采样中心
少了梅子,难产
在媒体中心的4楼,安设了一个非常宽敞的采样中心,这里有上百间的小隔间,供记者自行采样。不过,抬头一看,四周墙壁上,没有梅子和柠檬的照片,空空如也。成田机场的“望梅生津”大法,在这里不管用了?于是,有人放弃隔间,选一个更合适的角落“自我催吐”。
工作人员递给记者一个密封袋,里面只有一根试管和半截吸管,不见机场提供的漏斗。直接对着口径小小的试管,这次自行唾液采样,不仅要吐得出,还要吐得准。
既然来“自投罗网”,就得适应全程自助的方式。收集完唾液,记者得自行上网填写个人信息和贴在样本试管外的11位编码,确保这个口水是你自己的口水,然后交到收集处,这才完成《望梅生津》的续集。
图说:记者拿到的试管和吸管
因为还有后两天的采样,工作人员一共交给记者3根试管,边上,一名操着西班牙语的记者也来“自投罗网”,她拿到6根试管。原来,东京奥组委对不同地区的入境人士,按对方所在地的疫情区别对待,疫情较为严重地区来的记者,抵日后每天不止要提交一次核酸检测样本。
层层过滤,安心
东京奥运会的特殊,在核酸检测上就留下浓厚一笔。几万人在短时间里进入日本,完成对他们的健康鉴定,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你可以理解,若真对海外观众开放的话,这样的工作量还要翻个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成为东京奥运无法承受之重。
图说:采样中心
别忘了,奥组委更多的力量要用在奥运村的检测上。7月以来,奥运相关人员中发现阳性的增至67人。担任大会新冠肺炎防控独立专家小组组长的迈克·克洛斯基表示,必须加紧对奥运村的核酸检测,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可疑的病例。19日,在一名美国体操女选手被确诊后,这位公共安全专家说:“我们及早发现病例,将他们隔离,同时找出他们的密接者。我们做这些测试,因为这是一种过滤的方式,每过滤一层,所有剩下的人就更加安全。”
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奥组委要保证所有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这关乎日本民众对奥运的热情,以及信心。比如从中转站去往媒体中心的班车上,尽管只有短短一段行程,驾驶座后面拉上一条厚厚的“浴帘”,将司机与整个车厢的乘客隔开。
图说:巴士驾驶座后的浴帘
回来的路上,有待在酒店的记者终于等来上门采样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何种方式,把检测样本交给对方的时候,能感受到自己多了几分心安,也给了对方一份安心。(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金雷 东京今日电)
[日本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