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务器

日本新闻: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只关注体育

  城市 · 赛事 · 品牌 · 传播

W

  EINING

  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无法通过数字科技取代?事实并非如此。

  公众号 | 互联网+体育

  作者 | Aixli

  随着飘着彩色烟雾的法国空军飞行表演队划过塞纳河畔,以及埃菲尔铁塔的上空,正式宣告奥运周期进入法国时间,而延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也于今日落下了帷幕。

  至此,中国奥运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38金、32银、18铜的优异成绩。

  两周多的时间,我们见证了中国奥运健儿们又一次出彩的成绩,有杨倩的首金、张雨霏一小时内的两块金牌、苏炳添9.83创造亚洲纪录、全红婵的三次满分等足以载入中国体育历史的时刻。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因为疫情,东京奥运会成为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延期举行的奥运会,并且没有海外观众参与,仅有自行车和足球项目的三个赛场允许观众现场观看。

  它注定是不平凡的。

  — 1 —

   观众缺失,科技弥补 

  在开幕前,东京奥运会状况频出,又是有工作人员确诊新冠,又是他国运动员来到东京后消失。危机事件频出,让许多人都曾看衰这届奥运会。

  但事实上,关注奥运的大有人在,但现场观众的缺席对任何体育比赛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奥运广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扬尼斯•埃克萨霍斯曾说:“诚实地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无法通过数字科技取代。”

  话虽如此,但事实上科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观众缺失的遗憾。事实证明,今年是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国际奥委会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就不得不加快其数字化计划,通过在奥运场馆中添加新的元素,不仅提高参赛运动员的体验,同时还将他们与国内外数百万观看比赛的观众连接起来。

  主办方也曾试图通过发布视频、虚拟欢呼声以及通过插入以往赛事的声音等方式来弥补观众缺席的遗憾。

  除了让现场感受观众的气息,也需要让在场外的观众与赛场“零距离接触”。

  当5G时代来临,诸如3D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将全面应用到体育赛事转播中,而东京奥运会正成为这项技术的一块“试金石”。

  据悉,今年奥运期间借助云上转播等技术形式产出超过9500小时的赛事内容,包括3800-4000小时的体育直播,以及开闭幕式等,为奥运史上的时长之最。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同时,日本NHK电视台全程制作8K超高清视频,其每帧像素数为1080P清晰度视频的16倍。

  与此同时,据统计,今年“云上奥运”的出现还将让东京奥运会的国际转播中心面积缩小25%,现场工作人员减少27%。避免人员大面积接触,充分支持当地的防疫政策。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表示,我们此次在转播平台上提供的3D追踪技术,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看体验。这将是奥运会迈入数字时代的重要一步。这届奥运会通过电视和数字平台转播合作伙伴报道的覆盖面也将比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都要大。

  巴赫提到的3D追踪技术,在田径赛场有着完美的体现。备受国民关注的田径男子100米的决赛,虽然苏炳添仅获得第六名,但他已经站上了亚洲田径的巅峰。他在半决赛跑出9.83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这也是第一次有亚洲人站上奥运会田径100米决赛的赛场。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作为观众肯定特别希望知道苏炳添与其他国家顶尖选手的差距在何处。赛后,转播频道特别利用3D技术呈现出决赛各位运动员每个比赛阶段的速度和时间。

  数据显示,苏炳添在决赛的起跑反应时为0.167秒,是所有选手中最慢的,显然,他受到了第一次发枪后,英国选手抢跑被罚下的影响。苏炳添虽然在途中跑追回一些速度差距,但最终也无力回天。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选手们的比赛数据观众们都可以在比赛结束的第一时间获悉,这就是3D追踪技术的强大。

  3D追踪技术通过云上转播平台OBS Cloud提供,观众们不仅可以在田径短跑项目中看到每个运动员的实时奔跑速度,还能在几秒钟内提供运动员速度、身体角度、加速度、步长等方面的数据,实现对运动员3D形态的数据提取,这是过去运动员和教练用肉眼无法捕捉到的信息。

  不仅是转播技术,裁判评分也不再需要人工。

  国际体操联合会日前引入了日本富士通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AI)技术打分辅助系统。该系统通过向选手的身体及其周边投射红外线,追踪选手的动作,并且实时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像。

  根据图像,AI可以对于身体的旋转和扭动等细微动作做出分析,并结合过去的比赛数据,遵照打分标准,判断技术的完成度。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这种技术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体操人工打分中难以避免的主观误判。

  正是有了这些新的“黑科技”,东京奥运的关注度不减反增。

  东京奥运会的数字平台上的流量已经创造了新的纪录,有关东京奥运会的话题流量比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翻了一番。其社交媒体发布的有关奥运会的帖子已经有超过20亿次的媒体互动。

  — 2 —

   中国代表团的科技元素 

  本届奥运会,我国史无前例地派出777人的奥运代表团,其中包括431位运动员,他们参加了除冲浪、棒垒球和手球之外的30个大项和225个小项的比赛,这也创造境外参赛小项数目的新高。

  中国奥运代表团自然也与科技密不可分。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首当其冲的是运动员们的装备。摔跤选手的摔跤服通过面料的防抓科技,极大降低了被对手抓握的机会;体操服则通过3D立体剪裁,实现全方位贴合人体,避免高强度空中动作受风阻影响……

  中国举重队在此次东京奥运会收获7金1银的傲人成绩,举重装备则因为要承受较大的重量,也需要科技的加持。

  例如,在最后一项举重女子87公斤以上级别的比赛中,中国选手李雯雯以320公斤,打破三项奥运会纪录的成绩“独孤求败”,展现了她在这个级别上的统治力。

  资料显示,李雯雯12岁的时候体重就已经达到了88公斤,更别说还要举起比自己体重还要沉的杠铃。因此,为了保障她在比赛当中的顺畅,她的比赛装备必须要特制,而且要能承受很大的重量。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举重选手们的鞋采用超耐磨纤维,是普通材料的2.5倍,能承受超1吨的重量;而举重服则设计了腰部支撑系统,能够提高腰部支撑性,防止因为大重量导致的肌肉损伤。

  吕小军被称为“军神”,他已经37岁,是举重界的不老神话。本届奥运会,他同样打破三项奥运会纪录,并收获中国代表团的第21枚金牌,因为年龄偏大,他的装备自然要防止其在赛场上出现伤病困扰。

  除了独有的腰部支撑系统,他的比赛服还采用了专业高弹锦纶面料及特殊高密度织法,使得相比普通健身服面料,举重服面料拉伸同样长度,只需要用约1/7的力,也具备更优的拉伸后回复能力。

  举重鞋需要低鞋帮利于脚踝发力,高鞋跟制造坡度,硬鞋底保持身体稳定,抗压超过1吨,相当于14个成年人的重量,这双鞋也因此被誉为“吨位鞋”。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吕小军的举重鞋采用的足弓避震科技,双重仿人体足弓构造,能吸收足弓冲击力,降低损伤几率,“爪”式抱紧系统,保证足部稳定,避免发力崩开。而鞋后跟上的一个“军”字也带有吕小军鲜明的个人特征。

  如今,这双鞋已经成为新一代“网红鞋”,受到如潮追捧。

  中国代表团取得如今的成绩,与平时的训练内容也是分不开的。

  还记得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鱼随手投资的“陆游器”吗?如今,中国航天集团与中国游泳队将其变为了现实。

  他们把应用在航天中的惯性技术成功嫁接在游泳训练中,通过数据分析帮助运动员科学制定训练方案,为提高成绩提供科学支持。

  惯导分系统可以得到运动员每秒的姿态、呼吸情况以及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实现对每个动作的精细量化评估。

科技占满东京奥运,让人更加期待3年后的巴黎

  张雨霏准备实验

  在试验模拟游泳的过程中,开展典型游泳速度下不同技术动作姿态和阻力的测试,探寻不同情况下运动员的规律,教练团队可以因此确定训练方案、改善运动员身体流线型和优化技术动作。

  中国游泳队也因此获得3金2银1铜,创历史第三好成绩,结束了东京奥运会之旅,这与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分不开的。

  不仅如此,包括苏炳添领衔的田径队、中国赛艇队等国家队也都开始使用科技进行赛前的准备和集训。这也提升了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奥运金牌的多点开花。

  足以证明,目前许多奥运项目已经演变为运动员与科技的结合的综合项目,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奥运训练和比赛成为支撑奥运夺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东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届命途多舛的奥运会,更是一届科技感十足的奥运会。难以想象,在3年后的巴黎,又会有什么新鲜玩意儿诞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日本服务器“>日本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日本服务器“>日本服务器网联系。

[日本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