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闻:东京残奥会冠军、民建会员杨超:逆转背后没有偶然
8月31日,东京残奥会射击P1男子10米气手枪SH1级比赛在朝霞射击场落下帷幕,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湖南民建会员杨超以总成绩237.9环逆转战胜队友黄兴,成功卫冕并刷新残奥纪录。赛后,杨超表示,相较于夺金,能取得突破对他来说更有意义。
![东京残奥会冠军、民建会员杨超:逆转背后没有偶然](https://k.sina.com.cn//n.sinaimg.cn/sinakd20210907s/666/w400h266/20210907/51dd-4e721935b534bd1c4293602dd83b4b78.jpg)
8月31日,在东京残奥会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杨超获冠军。新华社记者 张 铖 摄
2016年夺冠之后,杨超在比赛中总是承受着冠军这一头衔的巨大压力。“在心理咨询师和团队的帮助下,我忘掉了过去的荣誉,重新开始、重新挑战自己,试图打败自己。这次能找到一个突破,我很高兴。”
因祸致残,不屈少年饱尝艰苦
出生于1979年的杨超,从小命运多舛。在他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祸不单行,4岁那年,杨超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左腿。
之后的一段时间,在父亲杨巨成眼里,曾经每天满地跑的儿子变得郁郁寡欢。后来,还是因为车祸,杨超读初中的弟弟头部受伤导致智力受损,这差点成为压垮杨超一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真的看不到一丝光明,不知道方向在哪儿。”杨超回忆。
“如果我不挑起这个担子的话,这个家就垮了。”杨超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立志要扛起家庭的担子,改变家庭面貌。从此,自强自立便成为杨超不懈的追求。读初中时,杨超为了给父亲惊喜,经过无数次跌倒,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初中毕业后,他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放弃了原本很好的学业,外出打工挣钱。十余年间,他摆过摊、卖过肉、在砖厂烧过砖,也开过电器维修店、歌舞厅,却都没能成功。但杨超毫不气馁,他努力工作,提升自我,耐心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因缘际会,27岁走上射击道路
2005年,杨超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射击项目。“有一次我去残联打算装假肢,同时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这时有个领导问我,要不要尝试下残疾人体育运动。”虽然毫无基础,但好强的他立刻答应了。后来,他被射击教练选中,开始备战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射击比赛,从此走上了射击运动员的道路。
“27岁我才开始练习射击,在接触射击之前,不管做任何工作,我都追求尽善尽美,想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杨超说。
射击,就是杨超逆转人生的宝贵机遇,他牢牢把握住了,并展现出极高的运动天赋。2006年,在练习射击2个月后,他在湖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1银2铜的好成绩。
10年射击场上积累,杨超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2015年,他在各大残疾人国际赛事中斩获7金6银1铜;2016年,在里约残奥会上,他射落1金1银,创造了在奥林匹克殿堂里的辉煌;2018年世锦赛上,他又将3金1铜揽入怀中,其中团体赛两破世界纪录。在饱经风霜之后,杨超终于找到自身的价值,迎来了人生一个又一个闪光点。
在不断为国斩获荣誉的同时,杨超也撑起了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在常德老家,杨超一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建了新房、添了新车,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妻儿脸上的笑容和家中庭院里的鲜花相映生辉。杨超的妻子甚至专门购置了一个保险柜,用来保管丈夫这些年所获得的奖牌,其中里约残奥会的金牌,已经被亲友们摸得锃亮。
因难见巧,逆转背后没有偶然
射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身穿5公斤以上的射击服,训练8个小时以上,特别是夏天,更是一种煎熬。“我练了一个星期后,教练告诉我,即使一个简单的扣扳机的动作,都要经过10年的磨合。”杨超说。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杨超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由于缺乏基础,相比旁人,他更是付出了百倍努力,成了射击队著名的“拼命三郎”。
“杨超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是他本人的天分,二是刻苦的训练,在我带过的健全人和残疾人运动员之中,他都是最刻苦的一个。”中国残疾人射击队教练胡兵说。
“杨超一心扑在训练上,一年中,我和他待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杨超的妻子说。
射击运动的关键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圈里有话:“三分训练七分心理”。“我没有把平时训练当作一种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只有拿着枪,站在射击场上,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有多少发子弹我都打得完。”说起射击,杨超一脸幸福。“逆转”的背后,来源于杨超10余年来在训练场上的拼搏,也来源于杨超视枪为友,将训练当作享受的沉稳与淡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旗飘扬在运动场的最高点,那感觉非常棒!”
杨超并不满足于赛场上的荣誉,他早就开始规划,如何在人生的“下半场”实现更大的价值 。
2017年下半年,正在备战2018年世界残疾人锦标赛的杨超,偶遇一群对射击感兴趣的民建会员。“他们很热心,很友好,得知我的事后,积极邀请我加入民建。”如今,他已入会四年,虽然训练占据了他绝大部分时间,但他还是利用不多的业余时间参加民建组织的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活动,并代表民建长沙市委会参加民建湖南省委会第三届运动会射击比赛,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会员朋友。他说:“我们从事体育运动,总有一天会退役,要走入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不管怎么样,我相信在民建组织学习的东西会让我终身受益。”
作者_黎天伦
本期编辑 _ 李艳鹤
[日本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