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闻:东京区立图书馆探寻之旅
北区区立中央图书馆
中野区立上高田图书馆
江东区立深川图书馆
下落合图书馆
图书返还口
作者的各种图书卡
千代田区立日比谷图书馆
世田谷区立图书馆分布
◎赵玉琦
东京23区共有区立图书馆230余座,每区平均10座左右
一座区立图书馆俨然一个社区便民中心
东京人读书习惯的养成,与便捷发达的区立图书馆体系关系密切
区立图书馆发烧友贡献图书馆使用秘笈
作为留学生,在日本少不了会被身边的日本朋友问道:“来了日本,你最喜欢日本的什么?”周围很多朋友的回答都会是日本的美味,比如鲜美的寿司、刺身;也有人会说自然或者人文景观,比如富士山、浅草寺;还有更多人会说是日本繁盛的动漫文化之类。的确,这些确实是日本的魅力所在,然而要我说日本最招我喜欢的是哪一点,我一定会回答,是在我身边便捷发达的东京区立图书馆体系,而这也是我来日本之前所未曾想到的。
在求学过程中,随着我对近30个东京区立图书馆和周边区域的探索,我不仅享受了这些各具特色的图书馆带给我的丰富资源,真正喜欢上了这些图书馆,也体会到了这些图书馆的内在实力与价值。
在长达一百余年的建设历程中,东京区立图书馆体系不断发展并成就了今天的规模。遍布各区的图书馆伴随着几代东京人一起成长,而东京人读书习惯的养成,也与这些使用便捷的图书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初识
东京最新区立图书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初来东京时,我打着寻找自习空间和专业书籍的旗号,四处闲逛,拓展“领地”,不经意间在一片民居中邂逅了这座2017年才建成的、东京最新的区立图书馆——下落合图书馆,这给了我很大动力去继续探寻东京区立图书馆系统。
我用着还不熟悉的日语向工作人员询问了使用规则,免费办了图书卡后,便开始对这座图书馆细细端详了起来。下落合图书馆小而精致,除去最上层的办公区域以外只有两层,一层主要是柜台,杂志、报纸、公开的政府资料以及CD区域,二层才是真正的书籍陈列和阅览区域,其中还有近一半是儿童天地。阅览区分四种,第一种是文献区,在一个专门的文献房间里,只有四个座位,供查阅文献使用;第二种是普通阅读区,有三张大桌子,每张可围坐四人;沿窗一排是电脑使用区,这里有充电插口,可以使用自己的电脑,同时坐席之间还有隔板,可避免相互打扰;还有一个专门的自习室,即使没有借图书馆的书也可以随意使用。大大的玻璃幕墙使得采光十分充足,但这也并不影响它优良的隔音效果——明明窗外就是川流不息的客运铁路,读者们却依然可以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不受打扰。厚厚的地毯则吸收了绝大部分脚步声,在消除噪音的同时,也可避免老人小孩滑倒受伤。为了令读者身心放松,获得更好的读书体验,图书馆内还贴心地播放着森林鸟鸣的声音。
当时我觉得,这里虽然环境不错,但也不过是小小的一座区立图书馆,服务范围很小,我要找的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教科书多半还得去别处另求高明。但是通过馆内检索我惊喜地发现,我要找的专业书籍,在这个小小的图书馆里居然可以借到!看来这里必然会成为我的复习据点了。随着之后几日在书架间的流连,我发现这里不乏各个专业学科的书籍,同时除了日文书外,英文、中文、韩文等各种外文书籍也都有陈列,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由此,这座下落合图书馆成了我备考期间几乎每天必去的地方:在这里不光备考自习、读小说、杂志,也路过高田马场的酒馆巷子回到住所,在宁静的精神世界与繁华的市井烟火间来回穿梭。慢慢地,我已经探索了近30家东京区立图书馆及其周边区域——我以住所与图书馆为轴,探求异国世界,不断扩展“生活领地”,也感受着不一样的生活色彩:春天在四谷图书馆一边读书,一边看窗外新宿御苑盛开的如绯云般绚烂的樱花;秋天踩着梧桐树的一地落叶去户山图书馆借书;在鹭宫图书馆结束一天的学习之后,买一包老店的花林糖来犒劳自己……
特色
东京人很容易在身边找到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图书馆
东京图书馆可谓星罗棋布,分布广泛,23个区共有区立图书馆230余座,每个区平均有10座左右。多的区比如世田谷,有17座馆和7间图书室,北区有15座区立图书馆;其他比如新宿、文京和涩谷三个区的区立图书馆都各有10座。密度最大的还要数文京区,按直线距离粗略一算,平均步行10分钟就会遇到一座区立图书馆。它们中有的深处闹市,比如新宿附近的角筈图书馆、池袋附近的丰岛中央图书馆、涩谷附近的木漏日大和田图书馆;有的与名胜相伴,比如新宿御苑边上的四谷图书馆、浅草寺附近的台东中央图书馆;而更多的就如下落合图书馆一般散落在居民区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些区立图书馆都比较均匀地被规划在一个区内的各个区域,因此,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很容易就可以在自己身边找到一座图书馆。
不仅如此,区立图书馆大多是在来去方便的地方。虽然很多图书馆散落在居民区中,但因为与其他设施是并设的,所以不会显得很偏僻。它们有的是与行政机构并设,在其中占据一层,比如鹭宫图书馆;有一些则是和文化设施共处,比如丰岛区中央图书馆、木漏日大和田图书馆,图书馆的上一层或者下一层便是剧场;还有的与商业设施在一起,比如入新井图书馆就在一处综合商场的顶层。这样的设置来源于图书馆建设早期,为了节省经费、快速普及,而与小学等其他机构并设,但也确实提高了这些图书馆的通达度,可以让居民享受其他服务的同时,触手可及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此外,相当多的区立图书馆本身就距离车站不远:葛饰中央图书馆、奥泽图书馆、立经堂图书馆等,距离最近的电车站走路只需1到2分钟;本乡图书馆、赤羽图书馆等,从最近的车站出发,5分钟之内也绝对能走到,因此十分便捷。
从开闭馆时间来看,很多图书馆最晚可以开到晚上9点甚至10点,这样大家可以在图书馆里有更充足的阅读与学习时间,即使下班或者补习比较晚的人也可以在附近的图书馆放松充电。在下落合图书馆自习的那段日子里,除了我们备考的留学生外,退休的老年人、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背着书包的当地学生也都是闭馆音乐《自新大陆》的老听众了。
新宿附近的角筈图书馆闭馆后,我去车站坐车时,与一位经常同路的上班族小哥有时闲聊,他当时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在图书馆恶补IT知识。我夸赞他勤奋,他说:“与其下班后直接回家,带着一身疲惫听老婆唠叨薪水不高,不如找个地方先清静一下,晚点回家。而图书馆既顺路还关门晚,就干脆来借书学习了。”我开玩笑地问他:“你学习动机不正啊,要是不顺路、闭馆早,你还不来咯?”他回答道:“累了一天都不想动了,回家也学不进去。要是连去图书馆都得绕路,还早早就要被赶出去,那我真还不如半路溜进一家酒吧呢。”
区立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很广,无论是谁都可以进入任意一座区立图书馆阅读,很多图书馆中都会有不需要办卡预约的坐席。但如果想要借书、预约坐席的话,就需要办一张这个区的图书卡了。图书馆办卡都是免费的,和借书一样不需押金,只要出示自己的学生证等相关证件,几分钟就可以办理完成。一般来说,读者不光可以在自己所居住的区的图书馆办卡,还可以在自己工作、上学所在区的图书馆办卡,也可以在邻近区的图书馆办卡。举个例子,假如我在新宿区居住,台东区打工,涩谷区上学,那么首先以上三个区的区立图书馆的卡我都可以办。除此以外,其周边的墨田区、文京区、涩谷区、世田谷区等十几个区的区立图书馆的卡一般来说也可以办,这样几乎可以覆盖东京23区的近四分之三。更何况,现在诸如荒川、品川、世田谷、中央、文京等区的区立图书馆已经取消了办卡的地域限制,谁都可以办卡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了。
魅力
“秀外慧中”的区立图书馆
东京图书馆虽多,单座馆可能也不大,但每座图书馆的内容却并不因此而泛泛。正如与我初遇的下落合图书馆一样,很多区立图书馆不仅“秀外”,而且“慧中”。
最能体现图书馆“慧中”的,当是它的藏书和借阅。各区立图书馆的藏书量从几万册到百万册不等,除报纸杂志、CD光盘,还有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经济、化工等领域的专业书籍,园艺、菜谱等大众读物,以及年鉴、白皮书等各类文献。比藏书量更重要的是,根据2004年东京都的新版《公立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文件,图书馆年新增书的最低标准为开架数量的1/8到1/7,因此书籍虽多,其中新书比例却并不低。也难怪我经常能在图书馆找到需要的专业书籍,而且还是最新版的。
另外,这些图书馆并非千篇一律:从藏书内容来看,不同区域图书馆根据所在地特色的不同,藏书也会有所变化。比如我比较熟悉的大久保图书馆和丰岛中央图书馆,因为所在地外国居民比较多,因此有很多外语文学作品和外语学习类书籍;角筈图书馆周边聚集了大量高层写字楼,来往的“打工族”很多,馆藏书籍中便有很大比例与资格考试、经济管理以及创业相关。
借阅方面,每个人一次可以借出5-10本书,借阅时间为2-3周不等,如果没人排队还可以持续续借,足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比如我借阅的经济学教科书,因为没有旁人来借,我不断续借了有半年多;业余读的小说倒是略有竞争,不过《海边的卡夫卡》我借阅了两次也读完了,中间尚能看到上一个人用铅笔记了笔记又擦掉的痕迹,也算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馆际之间的书籍调配制度也是提升借阅体验感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区的区立图书馆为总分馆体制,由一所“中央图书馆”承担总馆职责,其他“地域馆”则为分馆。在这一体系的不同图书馆有着相同的设置主体、资金来源和藏书资源,有书卡的读者可以在区立图书馆统一的检索平台查找想看的书籍,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到馆的方式进行借阅预约,然后自行指定就近的图书馆获取。如果这个区的图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则会由区立图书馆向都立图书馆请求援助;都立图书馆如仍然不能满足,则会由都立图书馆向国会图书馆请求援助。区内图书的话,一般来说第二个工作日就能送到指定图书馆,还书也只需在就近方便的图书馆归还即可。而且馆外多设有还书邮筒,这样即使图书馆关门,也可以随时将书投进去还书。这样一来,虽然区立图书馆多且分散,但书籍资源仍相当集中,借还书也是相当方便的。
“秀外”方面,作为读者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和硬件设施了。首先,每个图书馆都配备了必要的坐席,最多的北区中央图书馆有近400个坐席。其中需要预约的坐席大多有时间限制,以方便大家轮流使用,因此找座位基本不成问题。此外,无障碍服务也是一大亮点——我所去过的区立图书馆即使只有两层,也会配备可以使用轮椅的直梯,很多还会配备残疾人专用洗手间;像下落合图书馆等,馆内都铺设有方便盲人的盲道;真砂中央图书馆等还会为盲人提供免费的朗读服务,可以说相当体贴入微。在真砂中央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我看到好几组朗读员陪着盲人进出朗读室,可见朗读服务确实是一项需求度很高也很受欢迎的无障碍服务。
最后,一个区立图书馆也可以说是这一区域的信息集散地,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类宣传资料,比如夏日祭(类似庙会)的活动海报、志愿者招募宣传、施工改建的信息等。一些学者会应邀来讲座,图书馆还会组织电影放映会、朗读会、日语交流班等各种活动,也会开设窗口,就行政手续、法律知识、就业创业、外国人生活等内容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免费咨询,俨然就是一个社区便民中心。比如日语交流班,会招募当地的日本人作为志愿者语伴,来帮助外国人提高日语水平。和我们国内志愿者大多是年轻人的印象不同,这里的志愿者不乏退休后想继续发挥余热的老爷爷老奶奶。我身边便有同学参加了这里的日语交流班,和语伴老爷爷聊天投机成了忘年交,结果经常被老爷爷叫去家里聊天喝茶撸猫,真是羡煞旁人。
历史
“一区多馆”的格局历经百年形成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东京区立图书馆系统的建设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与长达一百余年的建设历程是分不开的。1908年,基于《在东京市建立通俗图书馆的建议案》,日比谷图书馆落成。次年,在《在东京十五区建立和日比谷图书馆同等规模的通俗图书馆》这一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一区一馆”的建设原则。到1913年,随着与当地小学并设的小石川、本乡、两国等简易图书馆(后称自由图书馆)的建设完成,东京基本实践了“一区一馆”的建设布局。
在大正时期,自由图书馆的建设继续扩大,许多区开始拥有了不止一处图书馆。二战之前,随着东京市域的扩大和行政区划的调整,“一区一馆”原则继续被践行,同时“一区多馆”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尽管当时的都立图书馆事业遭遇了关东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日本军国主义挑起的战争打击,经历了不少挫折,但在不断的调整重建中,各个图书馆不但顽强生存了下来,许多原先与小学并设的自由图书馆还在重建中开始独立建馆,取得了新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在新宪法的框架下,日本颁布《地区自治法》,原先隶属于东京都管辖的遍布各个区的都立图书馆逐渐被移交到各个区进行管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区立图书馆模式开始形成。2009年,以日比谷图书馆移交给千代田区为标志,这样的移交过程正式完成。随后,更多的区立图书馆被兴建,各种设施和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最终形成了今天如此发达的区立图书馆体系。可以说,遍布各区的图书馆是伴随几代东京人一起成长起来的。东京人读书习惯的养成,与这些使用便捷的图书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攻略
探秘区立图书馆已成为小众爱好
善于归纳总结的日本人民在网上也会总结不少关于各区立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和风格特色,以及相关的体验攻略。最厉害的我认为是一个叫做“东京图书馆制霸”的网站,运营者八成是区立图书馆的发烧友。他自己走遍了23区所有的图书馆,对每一座图书馆都写了访问记,记载了图书馆的内部样子和利用体验,并且为这些图书馆做了各种各样的分类名单和排序,比如在哪条铁路线上分布着哪些图书馆的名单、公休日也在营业的图书馆名单、能借出CD最多的图书馆排序等等。此外,还有只在某个图书馆才能借得到的书籍介绍、使用区立图书馆共同的注意点等等,真是事无巨细,简直是关于东京区立图书馆百科全书般的利用指南。
此外,有的网页专注于各有特色的图书馆建筑,向大家介绍图书馆的建筑特色。比如历史悠久的江东区深川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有浓浓的欧式风格,反映了日本明治年间大力学习西方的时代风貌;北区中央图书馆由1919年建立的红砖仓库改建,也被叫做“红砖图书馆”而广受喜爱。这些图书馆不仅仅是普通的书籍世界,其建筑本身更是日本重要的文化财(相当于文物保护单位)。有一些网页还根据不同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和借阅申请人数量来计算某类书籍的“求书倍率”,并进行排序,以供大家筛选。另外还有“内饰精美图书馆精选”“与咖啡厅并设的图书馆精选”等各式各样的图书馆攻略。由此看来,对各个区立图书馆的探索已经是一个小众爱好了。
对我而言,各区立图书馆的另一大魅力就是它们风格各异的图书卡了。显然,集齐23张图书卡也并不能召唤神龙,但是从各区立图书馆的图书卡所用材质、卡面设计的不同,可以看出小小图书卡体现了每个区不同的文化气质。通过几张薄薄的图书卡把玩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个性,也算是颇有“见微知著”的精神,使得努力收集每个区不同的图书卡也成了我游历图书馆的乐趣之一。
吐槽
电子书籍缺位
且严格限制私人电脑的使用
东京区立图书馆也并非完美无缺,它们的槽点真是让我不吐不快。这其中最让我讶异的莫过于图书馆的藏书中几乎没有查找到电子书籍,更不用说国内比较常见的电子阅览室了。所谓的数据资源,也不过是一些DVD、CD等等,几乎只用于外借,而一些数据库也仅仅收录了电子化的报纸。
此外,虽然几乎所有的区立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但是对私人电脑的使用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比如,下落合图书馆作为新馆,虽然有一排配备了充电插口的电脑使用席,但是在更多的图书馆,如果一个坐席没有说明是电脑使用席的话,原则上是不允许使用自己电脑的,理由是操作电脑键盘的声音会干扰到周围的人读书。另一方面,不被允许使用自己电脑的坐席,一般也不会配备充电插口,这样自己的电脑会很容易耗尽电量,确实很不方便。因此我的结论是:如果不是在有电脑使用席的图书馆,想要用电脑完成事情还是有难度的。
虽然图书馆内也有公用电脑,但绝大部分是不能上网的,主要用于书目检索。各区的中央图书馆虽然会配备能够上网和检索数据库的电脑,但是一来数量比较少,二来使用时间被严格限制在一个小时甚至30分钟之内。几次实践后,我觉得还不如回住所查阅来得方便。
虽然有这些槽点,但是毕竟瑕不掩瑜。总体来说,东京便捷发达的区立图书馆体系给我的体验还是很棒的,让我受益匪浅。
[日本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